鞘内合成相关标志物在认知功能障碍及各类痴呆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 YFC2403500);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BYESS2022170);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DFL20220505)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评估鞘内合成相关标志物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阿尔茨海默病(AD)和其他类型痴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7月577例临床确诊为MCI(MCI组,178例)、AD(AD组,131例)、其他类型痴呆(其他类型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查询各组寡克隆区带电泳(OCB)和24 h鞘内蛋白合成率(ISR),比较各组不同指标的差异,评估相关指标在不同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与AD组及其他类型组比较,AD组患者女性占比更高、年龄多分布在>50~70岁,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组血清IgG寡克隆区带[OB(S)]、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脑脊液Ig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特异IgG寡克隆区带[SOB(CSF)]阳性患者IgG指数和ISR高于阴性和弱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gG指数和ISR呈正相关(r=0.878,P<0.001)。结论IgG指数、SOB(CSF)和24 h ISR等鞘内合成相关标志物在认知功能障碍及各类痴呆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协同作用,可共同用于疾病的诊断。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亚楠 ,姜文灿 ,王晨旭 ,邵春青 ,张盟略 ,贾雯雅 ,黄雨萱 ,翟璟淳 ,廖佳怡 ,张国军 △.鞘内合成相关标志物在认知功能障碍及各类痴呆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2024,(17):2076-208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9-1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