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皮损组织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海分枝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2025(12):1409-1413.

      摘要 (29) HTML (0) PDF 3.32 M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接种法、研磨后消化法和消化后研磨法对海分枝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于该院皮肤科就诊的122例疑似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皮损组织标本,其中浅表皮肤型44例,皮下组织型78例。分别采用直接接种法、研磨后消化法和消化后研磨法处理标本,分析3种方法对海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和污染率的影响。结果浅表皮肤型海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为47.7%(21/44),皮下组织型培养的阳性率为67.9%(53/78)。采用研磨结合消化法处理皮肤或皮下组织标本均较直接接种法的阳性检出率高,污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皮肤型标本研磨后消化法较消化后研磨法的阳性检出率高,污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组织型研磨后消化法较消化后研磨法阳性检出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前处理方法的海分枝杆菌初培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肤组织标本采用研磨后消化的前处理方法,对皮下组织标本采用研磨后消化或消化后研磨法的前处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海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同时降低杂菌污染率。

    • 血清NfL、Endocan、BAFF与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2025(12):1414-1418.

      摘要 (14) HTML (0) PDF 1.41 M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B细胞活化因子(BAFF)与急性脑梗死(ACI)继发癫痫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5例ACI继发癫痫患者纳入癫痫组,同期收治的90例未继发癫痫的ACI患者纳入非癫痫组。测定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NfL、Endocan、BAF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继发癫痫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fL、Endocan、BAFF对ACI继发癫痫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癫痫组相比,癫痫组年龄、梗死灶累及皮层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SSH)评分≥15分占比、梗死体积>10 cm 3占比、癫痫家族史占比,以及血清NfL、Endocan、BAF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累及皮层、NISSH评分≥15分患者中,伴发癫痫者血清NfL、Endocan、BAF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不伴发癫痫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灶累及皮层、NISSH评分≥15分、血清NfL升高、血清Endocan升高、血清BAFF升高是ACI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fL、Endocan、BAFF 3项联合预测ACI继发癫痫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均优于单独检测或两项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NfL、Endocan、BAFF高表达是ACI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3项联合检测对ACI继发癫痫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结直肠癌组织HSPC111、TRIM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

      2025(12):1419-1424.

      摘要 (11) HTML (0) PDF 3.76 M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结直肠癌(CRC)中NOP16核仁蛋白(HSPC111)、三结构域蛋白2(TRIM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11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HSPC111、TRIM2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HSPC111、TRIM2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生存曲线。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CRC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采用预后校准曲线分析模型的准确度。结果CRC癌组织HSPC111、TRIM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的CRC癌组织HSPC111、TRIM2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PC111阳性组CRC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Log-rank χ 2=10.121,P=0.001)。TRIM2阳性组CRC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Log-rank χ 2=13.620,P<0.001)。HSPC111阳性、TRIM2阳性、TNM分期Ⅲ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SPC111、TRIM2、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46(95%CI:0.822~0.870),预测值接近实际值,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CRC癌组织HSPC111、TRIM2表达升高,参与促进CRC的进展,基于HSPC111、TRIM2、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CRC的预后。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SMURF2、RACK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2025(12):1425-1430.

      摘要 (10) HTML (0) PDF 2.26 M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2例EOC患者(EOC组)的癌组织标本,以及同期在该行卵巢手术的60例卵巢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OC癌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SMURF2、RACK1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EOC癌组织中SMURF2 mRNA 和 RACK1 mRNA 表达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 SMURF2、RACK1表达患者生存预后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EO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OC癌组织SMURF2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卵巢组织、RAC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C癌组织SMURF2 mRNA与RACK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64,P<0.001)。EOC癌组织中SMURF2阳性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RACK1阳性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EOC患者癌组织相比,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EOC患者癌组织中SMURF2阳性率较低、RACK1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URF2阳性组EOC患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阴性组、RACK1阳性组EOC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 2=4.938、5.251,P=0.028、0.018)。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是影响EOC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SMURF2阳性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EOC癌组织中SMURF2表达水平降低、RACK1表达水平升高,二者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是评估EOC患者生存预后的标志物。

    • 东莞地区21 316例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亚型分析

      2025(12):1431-1436.

      摘要 (5) HTML (0) PDF 1.65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东莞地区2017-2023年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的感染情况、亚型分布特点,以及HPV阳性患者的亚型分布与其宫颈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23年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的21 3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采集宫颈脱落细胞,男性采集病变部位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患者的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 23种基因分型检测。统计分析2017-2023年HPV亚型年流行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毒感染情况,以及HPV阳性患者亚型分布情况与其宫颈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HPV总体检出率31.5%(6 719/21 316)。2017-2023年HPV年检出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1),HPV52、16、58、53、51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女性感染以高危型HPV52、16、58、53、51型为主;男性感染以低危型HPV6、43型及高危型HPV52、51、68型为主。25岁以下及55~<65岁人群是感染的高发人群,检出率分别为46.6%(668/1 432)和42.3%(473/1 117)。各年龄段组总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16型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明显增加,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患者的15.0%(80/545)增加到CIN Ⅱ~Ⅲ级患者的36.3%(19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16是CIN Ⅱ~Ⅲ级的主要感染亚型。结论东莞地区2017-2023年HPV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具有年龄、性别特异性,HPV基因分型中HPV16型与高级别的CIN密切相关。

    • 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与AIS患者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2025(12):1437-1443.

      摘要 (4) HTML (0) PDF 966.90 K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环状RN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4A2(circ_PTP4A2)、环状RNA姐妹染色单体早期成熟分离蛋白5同源物B(circ_PDS5B)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AIS患者90例作为AIS组,同期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测量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体积组(脑梗死体积≥20 cm 3,29例)、中体积组(1 cm 3<脑梗死体积<20 cm 3,34例)、小体积组(脑梗死体积≤1 cm 3,27例),根据NIH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重度组(NIHSS评分≥21分,27例)、中度组(NIHSS评分5~20分,32例)、轻度组(NIHSS评分≤4分,31例)。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升高(P<0.05)。小体积组、中体积组、大体积组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依次升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依次升高(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circ_PTP4A2高、circ_PDS5B高为AIS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脑梗死体积大、circ_PTP4A2高、circ_PDS5B高为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增加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有关,早期检测血清circ_PTP4A2、circ_PDS5B水平有助于AIS患者的风险分层。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的预测模型分析

      2025(12):1444-1449.

      摘要 (3) HTML (0) PDF 1.34 M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机体氧化/抗氧化应激平衡状态及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4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95例疑似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最终确诊为AIS的71例患者纳入脑卒中组,其余24例非AIS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价量表(NIHSS)评分将脑卒中组分为中重度脑卒中组、轻度脑卒中组,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分析血清SOD及MDA水平、SOD/MDA及PNI与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END风险的预测价值。拟合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指标,建立评估END风险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验证总体准确率。结果中重度脑卒中组血清MDA、SOD水平、SOD/MDA及PNI均与轻度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非END组及对照组血清MDA、SOD水平、SOD/MDA及P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MDA、SOD/MDA及PNI对评估EN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727、0.777、0.819。拟合NIHSS评分、SOD/MDA及PNI所建立Fisher判别函数模型,总体准确率为85.9%。结论应用Fisher判别函数建立的END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预判END风险提供早期、客观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多基因风险评分联合NIHSS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DVT的预测价值

      2025(12):1449-1454.

      摘要 (7) HTML (0) PDF 1.27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基因风险评分(PRS)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成功随访139例,根据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两组。采用PRS策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并基于这些基因型数据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效应大小,通过模型公式计算患者PRS评分,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S评分、NIHS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下肢DVT的效能,并收集与VTE形成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以及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 [(LP(a)]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PRS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无DVT组,且卧床时间超过72 h的患者占比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也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S评分>2.55分、NIHSS评分≥3分及Barthel指数<60分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RS评分、NIHSS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5、0.747、0.76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PRS评分联合NIHSS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下肢DVT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房水PDGF、MCP-1、ANGPTL4水平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抗VEGF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2025(12):1455-1460.

      摘要 (3) HTML (0) PDF 1.36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房水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及病情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220例(220眼)NVG患者作为NVG组,248例(248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虹膜新生血管Teich分级标准将NVG组患者分为Ⅱ级(n=102)、Ⅲ级(n=73)和Ⅳ级(n=45),根据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186)和无效组(n=3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DGF、MCP-1、ANGPTL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VEGF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GF、MCP-1、ANGPTL4对抗VEGF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NVG组PDGF、MCP-1、ANGPT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PDGF、MCP-1、ANGPTL4水平高于Ⅱ级,Ⅳ级患者高于Ⅲ级和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VEGF治疗后,有效组PDGF、MCP-1、ANGPTL4水平较无效组下降更明显(P<0.05)。PDGF、MCP-1、ANGPTL4升高是抗VEGF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房水PDGF、MCP-1、ANGPTL4单独预测抗VEGF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90、0.802,联合预测的AUC为0.948,优于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PDGF、MCP-1、ANGPTL4水平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三者水平升高可能对抗VEGF治疗具有抵抗作用。

    • 血清sdLDL-C、SIRI、MHR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2025(12):1461-1466.

      摘要 (5) HTML (0) PDF 1.35 M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1例KD患儿作为KD组,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42例)和NCAL组(79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1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KD组患儿均接受IVIG治疗,根据治疗反应性分为IVIG反应组(99例)和IVIG无反应组(22例)。比较各组间血清sdLDL-C、SIRI、MHR水平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LDL-C、SIRI、MHR预测KD患儿IVIG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KD组血清sdLDL-C水平、SIRI、MHR高于对照组(P<0.05)。CAL组血清sdLDL-C水平、SIRI、MHR高于NCAL组(P<0.05)。IVIG无反应组血清sdLDL-C水平、SIRI、MHR高于IVIG反应组(P<0.05)。IVIG无反应组发热时间长于IVIG反应组(P<0.05),合并CAL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铁蛋白水平高于IVIG反应组(P<0.05)。高CRP水平、高sdLDL-C水平、高SIRI、高MHR是KD患儿IVIG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dLDL-C、SIRI、MHR预测KD患儿IVIG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67、0.780,联合预测的AUC为0.94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KD患儿的血清sdLDL-C、SIRI、MHR异常升高,并与CAL及IVIG治疗无反应的发生有关,3项联合可有效预测IVIG治疗反应性。

    • 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2025(12):1467-1472.

      摘要 (7) HTML (0) PDF 1.12 M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C-Alb/S-Alb)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并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根据中文版3 min谵妄诊断量表(3D-CAM)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OD组(68例)和非POD组(7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采集脑脊液和静脉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脊液白蛋白(C-Alb)、血清白蛋白(S-Alb)、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1-42、Aβ1-40、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SII。结果与非POD组相比,POD组患者C-Alb、α-syn、t-Tau、p-Tau、SII及C-Alb/S-Alb升高,Aβ1-42、Aβ1-4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b、t-Tau、SII及C-Alb/S-Alb均是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t-Tau、C-Alb、C-Alb/S-Alb及C-Alb/S-Alb联合SII预测谵妄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0.818、0.723、0.862、0.926,C-Alb/S-Alb联合SII预测的AUC最高(均P<0.05)。 结论高SII和C-Alb/S-Alb均是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患者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均对POD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联合使用预测效能更优。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PSG1、Sestrin 2、Gas6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2025(12):1472-1478.

      摘要 (2) HTML (0) PDF 2.14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GH)患者血清妊娠特异性蛋白1(PSG1)、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 2)、生长阻滞特异性蛋白6(Gas6)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85例G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GR分为发生组(81例)和未发生组。分析血清PSG1、Sestrin 2、Gas6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的相关性及GH患者发生FGR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分析预测价值。 结果发生组血清PSG1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血清Sestrin 2、Gas6水平及PI、RI、S/D值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PSG1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呈负相关,血清Sestrin 2、Gas6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呈正相关(P<0.05)。妊娠期糖尿病、脐带异常、高Sestrin 2、高Gas6、高PI、高RI、高S/D为GH患者发生FG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SG1水平增加为GH患者发生FGR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GH患者发生FG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43、0.938。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重合,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64,该模型较为稳定。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阈值概率为0.01~1.00,净收益率大于0。结论GH患者血清PSG1、Sestrin 2、Gas6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FGR密切相关,三者为GH患者发生FGR的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FGR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甲状腺癌组织miRNA-93-5p、NRG1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

      2025(12):1479-1484.

      摘要 (2) HTML (0) PDF 1.56 M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微小RNA-93-5p(miRNA-93-5p)、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其中甲状腺癌84例(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疾病5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另选择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对照组)。比较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组织miRNA-93-5p相对表达水平、NRG1阳性表达率,分析甲状腺癌患者miRNA-93-5p、NRG1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93-5p、NRG1表达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甲状腺癌组织miRNA-93-5p、NRG1表达情况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miRNA-93-5p相对表达水平、NRG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miRNA-93-5p相对表达水平与NRG1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216,P=0.013);miRNA-93-5p高表达组肿瘤最大径>1 cm占比、中低分化率、包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miRNA-93-5p低表达组(P<0.05),NRG1高表达组上述指标均低于NRG1低表达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为miRNA-93-5p、NRG1表达的影响因素。miRNA-93-5p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iRNA-93-5p低表达组(P<0.05),NRG1高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NRG1低表达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miRNA-93-5p高表达、NRG1低表达,二者可作为患者生存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 circNRIP1上调宫颈癌细胞PD-L1表达诱导CD8 +T细胞的耗竭研究

      2025(12):1485-1491.

      摘要 (4) HTML (0) PDF 2.10 M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细胞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NRIP1)表达对CD8 +T细胞的耗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ircNRIP1在宫颈上皮细胞HCerEpic和宫颈癌细胞C-33 A、Hela、SiHa、CS121中的表达水平,将C-33 A细胞分为Vector组、circNRIP1组和circNRIP1+miR-138-5p组,CS121细胞分为sh-NC组、sh-circNRIP1组和sh-circNRIP1+miR-138-5p inhibitor。提取人外周血CD8 +T细胞,Vector组和circNRIP1组C-33 A细胞与CD8 +T细胞共孵育24 h(CD8 +T/Vector组和CD8 +T/circNRIP1组),sh-NC组和sh-circNRIP1组CS121细胞与CD8 +T细胞共孵育24 h(CD8 +T/sh-NC组和CD8 +T/sh-circNRIP1组)。采用细胞毒性实验检测CD8 +T细胞的杀伤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活化因子3(LAG3)表达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NRIP1和miR-138-5p的靶向关系,以及miR-138-5p和PD-L1的靶向关系。结果C-33 A、Hela、SiHa、CS121细胞中circNRI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erEpic细胞(P<0.05)。CD8 +T细胞对circNRIP1组C-33 A细胞杀伤能力低于其对Vector组细胞的杀伤。CD8 +T/circNRIP1组CD8 +T细胞分泌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CD8 +T/Vector组CD8 +T细胞(P<0.05),CD8 +T/circNRIP1组CD8 +T细胞PD-1、LAG-3、TIM-3显著高于CD8 +T/Vector组CD8 +T细胞(P<0.05)。CD8 +T细胞对sh-circNRIP1组CS121细胞杀伤能力高于其对sh-NC组细胞的杀伤(P<0.05)。CD8 +T/sh-circNRIP1组CD8 +T细胞分泌IL-2、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CD8 +T/sh-NC组(P<0.05),CD8 +T/sh-circNRIP1组CD8 +T细胞PD-1、LAG-3、TIM-3显著低于CD8 +T/sh-NC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38-5p为circNRIP1的靶基因,PD-L1为miR-138-5p的靶基因。结论circNRIP1可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而诱导CD8 +T细胞的耗竭。

    • 血清SHBG、IGF-1联合骨龄指数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

      2025(12):1492-1497.

      摘要 (4) HTML (0) PDF 1.83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联合骨龄指数(BAI)对女童性早熟(P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女童PP 患儿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患儿104例(CPP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PT)患儿116例(SPT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发育正常女童11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SHBG、IGF-1水平并计算BA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HBG、IGF-1、BAI联合检测对CPP的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P女童血清SHBG、IGF-1、BAI与性激素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PP组、SPT组身高、基础促卵泡激素(FSH)、基础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PP组、SPT组血清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SPT组血清IGF-1、BA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诊断女童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1,明显大于IGF-1、BAI(Z=8.140、9.470,均P<0.05)。3项联合诊断女童CPP的AUC为0.958,明显大于血清SHBG、IGF-1、BAI单一检测(Z=2.821、7.363、6.412,均P<0.05)。女童PP血清SHBG与IGF-1、BAI、基础FSH、基础LH、E2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1与BAI、基础FSH、基础LH均呈正相关(P<0.05),与E2不相关(P>0.05);BAI与基础FSH、基础LH、E2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HBG、IGF-1联合BAI对女童PP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诊断CPP,明显优于单一检测。

    •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性能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2025(12):1498-1502.

      摘要 (8) HTML (0) PDF 921.79 K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气动物流传输系统(PTS)对传输样品运送效率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湿度变送器分析PTS运送速度和温、湿度变化。选取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样品和含惰性分离胶促凝剂的样品,分别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肌钙蛋白T(TnT)等心肌标志物,以及葡萄糖(Glu)和乳酸脱氢酶(LDH)等的检测。按照转运方式分为人工转运组和PTS转运组,而根据PTS转运次数分为转运1次组、转运3次组和转运前(对照)。统计分析各组差异,并采用1/3允许总误差(1/3TEa)作为临床应用价值判定标准。结果PTS转运组在运送过程中的温、湿度改变与人工转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运送时间方面明显快于人工转运组(P<0.05)。对于PT、APTT、Glu和LDH项目,相较于转运前,转运1次组和转运3次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其偏差均远超出1/3TEa。然而,对于血浆样品Glu和LDH项目,相较于转运前,转运1次组和转运3次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偏差均小于1/3TEa。对于TnT、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项目,相较于转运前,转运1次组或转运3次组在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偏差均小于1/3TEa。结论PTS能明显提升样品的运送效率,但明显影响血浆样品Glu和LDH的检测,可改用血清样品转运加以改善。PTS会影响PT和APTT的检测,不建议使用PTS转运凝血样品。

    • 血清CCL21、TSGF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5(12):1503-1507.

      摘要 (6) HTML (0) PDF 1.65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结直肠癌(CRC)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西安市第三医院的12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未转移组(n=68)和转移组(n=52),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3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CL21水平,比色法检测TSGF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RC肝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L21、TSGF水平对CRC肝转移的预测价值,并以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Kaplan-Meier法对CRC患者发生肝转移进行生存分析,并以对数秩(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发生CRC后CCL21、TSGF水平升高,发生肝转移后则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患者肝转移与患者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及CCL21、TSGF水平升高是CRC患者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CL21、TSGF联合检测诊断CRC患者发生肝转移的AUC为0.909,优于二者单独诊断(0.780、0.7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21高表达组生存率(48.00%)低于低表达组,TSGF高表达组生存率(50.00%)低于低表达组(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 2=6.429、6.344,P=0.011、0.012)。结论CRC患者血清CCL21、TSGF水平较高,二者联合检测对肝转移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血清PDCD5、ADAMTS13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5(12):1508-1513.

      摘要 (6) HTML (0) PDF 937.46 K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ADAMTS13)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未损伤组(108例)和损伤组(42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DCD5、ADAMTS13水平,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PDCD5、ADAMTS13水平与心肌酶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CD5、ADAMTS13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未损伤组比较,损伤组cTnI、CK-MB、LVEDD、LVESD、SYNTAX评分及PDCD5水平较高(P<0.05),而LVEF、ADAMTS13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OR=1.862)、PDCD5(OR=1.615)、SYNTAX评分(OR=1.786)升高为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OR=0.652)、ADAMTS13(OR=0.426)升高为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CD5水平与cTnI、CK、CK-MB、LVEDD、LVESD、SYNTAX评分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ADAMTS13水平与cTnI、CK、CK-MB、LVEDD、LVESD、SYNTAX评分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DCD5、ADAMTS13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损伤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心肌损伤患者PDCD5水平升高,ADAMTS13水平降低,二者与心肌酶指标、心功能指标相关,联合诊断心肌损伤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

    • >短篇论著
    • 血清CX3CL1、Sema3A、H2S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2025(12):1514-1518.

      摘要 (11) HTML (0) PDF 1.35 M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血清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信号素3A(Sema3A)、硫化氢(H2S)水平与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14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7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骨密度(BMD)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n=50)和非骨质疏松组(n=6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CX3CL1、Sema3A、H2S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甲亢患者血清CX3CL1、Sema3A、H2S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BM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X3CL1、Sema3A、H2S水平对骨质疏松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X3C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ema3A和H2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CX3CL1水平显著升高(P<0.05),Sema3A和H2S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股骨颈BMD、腰椎BMD及血钙、甲状旁腺素(PIH)、骨钙素(OC)、Ⅰ型胶原氨基酸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三碘甲状腺原氨(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与血钙、PIH、β-CTX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股骨颈BMD、腰椎BMD、OC和PⅠNP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Sema3A、H2S水平与血钙、PIH、β-CTX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股骨颈BMD、腰椎BMD、OC和PⅠN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X3CL1、Sema3A、H2S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13、0.844、0.949,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2.039、3.331、2.717,P=0.042、0.001、0.007)。结论甲亢患者血清CX3CL1水平显著升高,Sema3A、H2S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X3CL1、Sema3A、H2S水平变化与骨代谢和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 肿瘤患者非血液无菌体液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特征及耐药分析

      2025(12):1518-1522.

      摘要 (6) HTML (0) PDF 913.37 K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非血液无菌体液中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特征,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青海省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86份肿瘤患者送检的无菌体液标本,分离获得病原菌后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感染特征和耐药情况。结果86份非血液无菌体液标本主要来源于腹水和引流液,占比分别为55.81%、29.07%,其次为胆汁、穿刺液和脑脊液,占比分别为5.81%、3.49%、1.16%。革兰阴性菌58株(56.8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53%);革兰阳性菌41株(40.2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71%);真菌3株(2.9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5.00%、58.33%、45.83%、37.50%,对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0.00%、41.67%、33.33%,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6.67%、73.33%、60.00%,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和四环素敏感;粪肠球菌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00%、87.50%、37.50%、37.5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四环素敏感。结论肿瘤患者非血液无菌体液中MDRO分布广泛,且不同病原菌具有不同耐药特征,临床上需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肿瘤患者感染的发生风险。

    • 血清TPO、GDF-15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临床分型和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

      2025(12):1522-1526.

      摘要 (6) HTML (0) PDF 1.34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AAA)贫血患儿分型及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唐山南湖医院收治的115例AA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临床分型将其分为非重型组(n=46)、重型组(n=44)、极重型组(n=25)。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TPO、GDF-15水平。根据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后的病情缓解情况,将其分为有效组(n=66)和无效组(n=4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A患儿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O、GDF-15对AAA患儿免疫抑制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型AAA患儿相比,重型和极重型AAA患儿血清TPO、GDF-15水平更高(P<0.05);与重型AAA患儿相比,极重型AAA患儿血清TPO、GDF-15水平更高(P<0.05)。无效组血清TPO、GDF-15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PO、GDF-15水平升高是导致AAA患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骨髓造血面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升高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PO、GDF-15联合预测AAA患儿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大于单独预测的0.761、0.743。结论AAA患儿血清TPO、GDF-15水平升高,二者均是患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PO、GDF-15水平联合检测对AAA患儿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MTHFR C677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5(12):1526-1531.

      摘要 (6) HTML (0) PDF 1.51 M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MTHFR C677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相关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宣城市中心医收治的2 16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8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2 078例非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MTHFR C677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Mantel-Cox生存分析MTHFR C677基因型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2 163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为3.9%;观察组MTHFR C677CT和TT型基因型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 C677等位基因T携带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antel-Cox生存分析表明,不同类别MTHFR C677基因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累积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TT型、CT型、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695,P<0.05)。结论MTHFR C677等位基因T携带与妊娠期高血压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关。MTHFR C677等位基因T携带孕妇需加强体重指数、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以便临床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AA4、CXCL5、PIVKA-Ⅱ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5(12):1531-1536.

      摘要 (12) HTML (0) PDF 2.90 M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4(SAA4)、C-X-C趋化因子5(CXCL5)、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观察组,147例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SAA4、CXCL5、PIVKA-Ⅱ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4、CXCL5、PIVKA-Ⅱ水平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SAA4水平下降(P<0.05),CXCL5、PIVKA-Ⅱ水平上升(P<0.05);血清SAA4、CXCL5、PIVKA-Ⅱ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等临床特征有关(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AA4水平下降(P<0.05),CXCL5、PIVKA-Ⅱ水平上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4高表达、CXCL5低表达和PIVKA-Ⅱ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SAA4低表达、CXCL5高表达和PIVKA-Ⅱ高表达(Log-rank χ 2=21.979、18.721、15.364,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XCL5、PIVKA-Ⅱ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AA4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4、CXCL5、PIVKA-Ⅱ三者联合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显著大于SAA4、CXCL5和PIVKA-Ⅱ单独预测(Z=2.044、2.955、2.631,P=0.041、0.003、0.009)。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AA4水平下降,CXCL5、PIVKA-Ⅱ水平上升,三者联合检测对生存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