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46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MRP8/14、Gal-1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5, 46(8):897-904.

      摘要 (5) HTML (0) PDF 998.43 K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髓样相关蛋白8/14(MRP8/14)、半乳糖凝集素(Gal)-1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103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7)、中度组(n=45)、重度组(n=21),根据入院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6)、预后不良组(n=37);另选取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70例为SCOPD组,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RP8/14、Gal-13水平,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功能。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MRP8/14、Gal-13与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MRP8/14、Gal-13对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SCOPD组血清MRP8/14、Gal-13水平升高(P<0.05),且AECOPD组血清MRP8/14、Gal-13水平高于SCOPD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S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FVC降低(P<0.05),且AECOPD组FEV1、FEV1%、FVC、FVC%、FEV1/FVC低于SCOPD组(P<0.05)。AECOPD患者血清MRP8/14、Gal-13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FEV1、FEV1%、FVC、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年龄、MRP8/14、Gal-13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390、1.586、1.471,P<0.05),FEV1/FVC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752,P<0.05)。血清MRP8/14、Gal-13及二者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46和0.931,二者联合预测价值大于单项指标(Z=1.866、1.881,P<0.05)。结论血清MRP8/14、Gal-13在AECOPD患者中表达上调,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预测患者预后。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TGAM、ITGB2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5, 46(8):904-909.

      摘要 (3) HTML (0) PDF 958.54 K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整合素αM(ITGAM)、整合素β2(ITGB2)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SAP患者205例,根据是否并发ALI,将其分为ALI组(103例)和无ALI组(102例)。同时选取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PBMC中ITGAM、ITGB2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并发AL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BMC中ITGAM、ITGB2水平对SAP并发ALI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ALI组PBMC中ITGAM、ITGB2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较无ALI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TGAM、ITGB2及血淀粉酶水平升高是SAP患者并发AL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TGAM、ITGB2联合诊断SAP患者并发ALI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ITGAM、ITGB2单项诊断(P<0.05)。预后不良组PBMC中ITGAM、ITGB2水平较预后良好组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ITGAM、ITGB2联合预测SAP并发AL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明显大于ITGAM、ITGB2单项预测(P<0.05)。结论PBMC中ITGAM、ITGB2水平升高是SAP患者并发ALI的危险因素。同时,ITGAM联合ITGB2对SAP并发ALI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有望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癌组织TRIM3、TRIM44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2025, 46(8):910-915.

      摘要 (3) HTML (0) PDF 1.79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癌组织三基序蛋白(TRIM)3、TRIM44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58例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距癌灶切缘≥2 cm),另收集该院同期收治的100例HPV阴性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宫颈组织、HPV阴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TRIM3、TRIM44阳性表达率。分析TRIM3、TRIM44阳性表达率与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RIM3表达阴性和阳性、TRIM44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PV阳性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及HPV阴性宫颈癌组织比较,HPV阳性宫颈癌组织中TRIM3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TRIM44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相较于FIGO分期ⅠA~ⅠB期、无淋巴结转移者,FIGO分期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者的TRIM3阳性表达率降低明显(P<0.05),而TRIM44阳性表达率升高明显(P<0.05)。158例HPV阳性宫颈癌患者随访3年期间失访3例,最终获得随访155例。K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RIM3阴性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TRIM3阳性表达组(P<0.05);TRIM44阳性表达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TRIM44阴性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ⅡA期、TRIM3阴性表达、TRIM44阳性表达是HPV阳性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PV阳性宫颈癌组织中TRIM3呈低表达,TRIM44呈高表达,二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及3年累积生存率降低有关。

    • 血清NLRP3、CysC、Neuritin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效能

      2025, 46(8):915-920.

      摘要 (2) HTML (0) PDF 1.44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抑素C(CysC)、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S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107例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76例)与恢复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NLRP3、CysC、Neuritin水平,分析血清NLRP3、CysC、Neuritin与Frankel分级的相关性及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评价血清NLRP3、CysC、Neuritin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受伤至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8 h、椎管侵占率≥50%比例、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不良组血清NLRP3、CysC、Neuritin水平高于恢复良好组(P<0.05);血清NLRP3、CysC、Neuritin水平在Frankel分级A级、B级、C级、D级患者中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血清NLRP3、CysC、Neuritin与Frankel分级呈负相关(P<0.05);血清NLRP3、CysC、Neuritin是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NLRP3、CysC、Neuritin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774、0.757,灵敏度分别为74.19%、77.42%、70.97%,特异度分别为82.89%、68.42%、81.58%;三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83.87%,特异度为85.53%,预测价值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NLRP3、CysC、Neuritin是脊柱骨折合并SC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预测价值较为可靠。

    •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和β2微球蛋白异常表达预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2025, 46(8):921-925.

      摘要 (1) HTML (0) PDF 943.30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β2微球蛋白(β2-MG)异常表达预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该院进行介入治疗的9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3例)和非并发症组(59例),分别检测两组AFP-L3及β2-MG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FP-L3及β2-MG水平预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价值。结果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有糖尿病史、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组织学低分化者占比及AFP-L3、β2-MG水平更高(P<0.05),且肝癌病程更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L3和β2-MG水平是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FP-L3和β2-MG水平预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854,灵敏度分别为89.77%、74.79%,特异度分别为87.21%、84.8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2.28 μg/L、4.43 mg/L。AFP-L3和β2-MG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AUC为0.910,要明显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AFP-L3及β2-MG可能是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项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手段。

    • 血清circ-ATAD1和miR-140-3p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2025, 46(8):926-931.

      摘要 (1) HTML (0) PDF 1.79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环状RNA-ATAD1(circ-ATAD1)和微小RNA-140-3p(miR-140-3p)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46例宫颈癌患者(研究组)、14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子宫良性病变组)及14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40-3p、circ-ATAD1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circ-ATAD1、miR-140-3p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circ-ATAD1水平高于对照组、子宫良性病变组(P<0.05),miR-140-3p水平低于对照组、子宫良性病变组(P<0.05)。有阴道浸润、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Ⅲ~Ⅳ期的宫颈癌患者miR-140-3p低表达、circ-ATAD1高表达者占比分别高于无阴道浸润、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血清circ-ATAD1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circ-ATAD1低表达患者(30.14% vs. 64.38%,P<0.001)。血清miR-140-3p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miR-140-3p低表达患者(61.64% vs. 32.88%,P<0.001)。FIGO分期、circ-ATAD1、淋巴结转移、miR-140-3p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circ-ATAD1水平升高而miR-140-3p水平降低,二者与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密切相关,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研究

      2025, 46(8):931-936.

      摘要 (2) HTML (0) PDF 1.8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MDI)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230例DOR患者纳入DOR组,同期选取230例体检健康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MDI。DOR患者根据临床妊娠情况分为临床妊娠组(n=86)及未临床妊娠组(n=14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OR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MDI对DO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OR组CD3 +、CD4 +、CD4 +/CD8 +降低,CD8 +、辅助性T淋巴细胞(Th)-MDI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Ts)-MDI阳性率升高(P<0.05);230例DOR患者临床妊娠率为37.39%(86/230);与临床妊娠组比较,未临床妊娠组CD4 +降低(P<0.05),CD8 +、CD4 +/CD8 +、Th-MDI阳性率及Ts-MDI阳性率升高(P<0.05),两组CD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临床妊娠组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水平低于临床妊娠组(P<0.05);Th-MDI阳性、Ts-MDI阳性是DO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 +/CD8 +、AMH、E2高水平是DO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AMH、E2、CD4 +/CD8 +、Th-MDI、Ts-MDI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DO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84、0.767、0.691、0.703、0.882,其中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各单独应用(P<0.05)。结论DOR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氧化激活情况,其中CD4 +/CD8 +低及Th-MDI、Ts-MDI阳性是DO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检测三者对DOR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2025, 46(8):937-942.

      摘要 (1) HTML (0) PDF 1.3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DM)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DM患者中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附属临汾市人民医院诊断为DM的132例患者为A组,139例DM合并AF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DM合并AF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对DM合并AF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和B组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年龄、高血压、冠心病是DM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及年龄联合MHR诊断DM合并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8(95%CI:0.510~0.646),0.811(95%CI:0.759~0.862)。结论MHR是DM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联合年龄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DM患者临床管理中AF发生风险的评估。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LncRNA-PART1、LncRNA-SNHG14水平与疾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5, 46(8):943-948.

      摘要 (1) HTML (0) PDF 979.05 K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前列腺雄激素调控转录物1(PART1)、LncRNA-核仁核糖核酸宿主基因14(SNHG14)水平与病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00例(PD组)和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PD患者根据Hoehn-Yahr分级分为早期组(1.0~2.5级,20例)、中期组(3.0级,48例)、晚期组(4.0~5.0级,32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为正常认知组(MoCA评分≥26分,33例)、PD-轻度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1~<26分,46例)、PD痴呆组(MoCA评分<21分,21例),根据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分为轻度运动障碍组(0~15分,29例)、中度运动障碍组(>15~40分,46例)、重度运动障碍组(>40~56分,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LncRNA-PART1、LncRNA-SNHG14水平。通过Spearman法分析血清LncRNA-PART1、LncRNA-SNHG14水平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MoCA评分、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期组、晚期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早期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早期组(P<0.05),且晚期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中期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中期组(P<0.05)。PD-轻度认知障碍组、PD痴呆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正常认知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正常认知组(P<0.05),且PD痴呆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PD-轻度认知障碍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PD-轻度认知障碍组(P<0.05)。中度运动障碍组、重度运动障碍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轻度运动障碍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轻度运动障碍组(P<0.05),且重度运动障碍组血清LncRNA-PART1水平低于中度运动障碍组(P<0.05),LncRNA-SNHG14水平高于中度运动障碍组(P<0.05)。Spearman法结果显示,血清LncRNA-PART1水平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LncRNA-SNHG14水平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D患者血清LncRNA-PART1水平降低,LncRNA-SNHG14水平升高,二者均与PD患者病情分期、认知障碍、运动功能有关,可能成为PD进展的评估指标。

    • 血清miR-30a-5p、RUNX2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2025, 46(8):948-954.

      摘要 (1) HTML (0) PDF 1.24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0a-5p(miR-30a-5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所致ALI患者193例(ALI组)和同时期54例单纯脓毒症患者(非ALI组),脓毒症所致ALI患者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度ALI组(57例)、中度ALI组(64例)、重度ALI组(72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71例)和存活组(12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0a-5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RUNX2水平,通过在线数据库预测miR-30a-5p与RUNX2的结合位点。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iR-30a-5p与RUNX2在脓毒症所致ALI患者中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脓毒症所致ALI患者血清miR-30a-5p、RUNX2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以脓毒症所致ALI患者预后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其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miR-30a-5p、RUNX2水平对脓毒症所致AL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ALI组比较,ALI组血清miR-30a-5p水平降低,RUNX2水平升高(t=-11.749、11.691,P<0.001)。miR-30a-5p与RUNX2在3′-非翻译区3 348~3 354处存在结合位点,miR-30a-5p与RUNX2在脓毒症所致ALI患者中呈负相关(r=-0.759,P<0.001)。血清miR-30a-5p水平在重度ALI组、中度ALI组、轻度ALI组中依次降低(P<0.001),RUNX2水平在重度ALI组、中度ALI组、轻度ALI组中依次升高(P<0.001)。脓毒症所致ALI患者氧合指数与血清miR-30a-5p水平呈负相关(r=-0.749,P<0.001),与RUNX2水平呈正相关(r=0.723,P<0.001)。脓毒症所致ALI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为氧合指数增加(OR=0.988,95%CI:0.981~0.996,P<0.05),miR-30a-5p水平升高(OR=0.814,95%CI:0.744~0.892,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OR=1.391,95%CI:1.116~1.734,P<0.05),血乳酸水平升高(OR=1.824,95%CI:1.211~2.748,P<0.05),RUNX2水平升高(OR=1.366,95%CI:1.170~1.595,P<0.05)。血清miR-30a-5p、RUNX2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所致AL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42~0.934),大于血清miR-30a-5p、RUNX2水平单独预测的0.788(95%CI:0.724~0.844)、0.786(95%CI:0.721~0.842;Z=4.015、3.746,P<0.001)。结论血清miR-30a-5p水平降低、RUNX2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所致ALI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血清miR-30a-5p、RUNX2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所致ALI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 血清KLF5、DKK1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5, 46(8):955-959.

      摘要 (1) HTML (0) PDF 928.66 K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Kruppel样因子5(KLF5)和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在该院确诊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实验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组(40例)和晚期组(58例),以该院同期入院治疗的101例良性肝病患者为对照组,以100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为健康组,分别获得各组血清并收集整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KLF5和DKK1水平,分析各组血清KLF5和DKK1水平的差异和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KLF5和DKK1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能。结果实验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KLF5和DKK1水平较对照组和健康组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KLF5和DK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血清KLF5和DKK1水平高于早期组(P<0.05);AFP、CEA、KLF5和DKK1水平均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KLF5、DKK1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特异度为93.10%,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DKK1=2.186、Z二者联合-KLF5=3.386,P=0.029、0.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KLF5和DKK1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变化而发生改变,KLF5和DKK1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大黄素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

      2025, 46(8):960-964.

      摘要 (1) HTML (0) PDF 4.92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素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和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黄素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利用四氯化碳(CCl4)-玉米油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2次/周,一共12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大黄素(大黄素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通过HE、Sirus Red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肝、肠组织的病理结构变化;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α-羟基丙酸(α-LA)、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浆内毒素(ET)水平和回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细胞坏死、排列紊乱、肠黏膜绒毛脱落及炎症因子浸润等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肝组织和肠组织中炎症及损伤程度均得到改善,血清中AST、ALT、TBIL、IL-6、TNF-α、IL-17、α-LA、DAO和ET水平及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肝功能,降低α-LA、DAO和ET水平,缓解肠黏膜屏障损伤。

    • 构建基于血脂联合血常规相关参数的列线图诊断模型及其对尘肺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 46(8):965-971.

      摘要 (1) HTML (0) PDF 4.52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脂和血常规相关参数在尘肺病患者中的情况,并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探讨其对尘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的456例尘肺病患者作为尘肺病组,以同期462例接触粉尘相关职业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脂及血常规相关参数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尘肺病相关的血脂及血常规参数。基于机器学习中逻辑回归法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C指数、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绘制模型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诊断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尘肺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数量(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中HDL-C、TC、LYM%、PLR和SII为尘肺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HDL-C、TC、LYM%、PLR和SII作为诊断因子构建尘肺病发生的列线图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ROC曲线C指数为0.84(95%CI:0.81~0.86),诊断尘肺病的灵敏度为75.29%,特异度为77.51%,阳性诊断值为83.25%,阴性诊断值为67.88%。对构建的列线图诊断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验证集ROC曲线C指数0.84(95%CI:0.80~0.87),灵敏度为80.91%,特异度为72.62%,阳性诊断值为79.46%,阴性诊断值为74.39%。该诊断模型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拟合度检验P>0.05。DCA分析发现该诊断模型对尘肺病发生的风险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HDL-C、TC、LYM%、PLR和SII为尘肺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原理成功构建了尘肺病发生的列线图诊断模型,经验证后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脑脐血流超声联合糖代谢指标诊断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价值

      2025, 46(8):971-975.

      摘要 (1) HTML (0) PDF 945.06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脐血流超声联合糖代谢指标诊断子痫前期(PE)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PE患者198例,根据是否合并FGR分为A组(PE合并FGR,101例)和B组(PE不合并FGR,97例)。同期选取该院健康产检的孕妇45例作为C组,分析3组脑脐血流超声指标、糖代谢指标的差异及诊断PE合并FGR的效能。结果A组、B组和C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A组、B组和C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峰值流速(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均逐渐升高(P<0.05);A组、B组和C组脐动脉(UA)的S/D、RI、PI均逐渐降低(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胎儿MCA的S/D、RI、PI,胎儿UA的S/D、RI、PI及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48、0.765、0.836、0.805、0.758、0.811、0.795及0.895,联合应用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Z=4.327、4.862、4.551、3.400、3.946、4.679、3.742、4.102,P<0.05)。结论糖代谢指标及脑脐血流超声指标联合应用对PE合并FGR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和hsa_circRNA_104348表达对肝癌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2025, 46(8):976-981.

      摘要 (2) HTML (0) PDF 957.64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表达对肝癌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及肝硬化患者各105例作为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0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表达水平依次升高,血清hsa_circRNA_104348表达依次降低(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联合诊断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95%CI:0.838~0.928),大于hsa_circRNA_0002980(Z=3.526,P<0.001)及hsa_circRNA_104348(Z=2.184,P=0.029)单独诊断。预后不良组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sa_circRNA_104348表达水平及TNM分期为Ⅲ+Ⅳ期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联合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70(95%CI:0.790~0.928),与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hsa_circRNA_104348表达、TNM分期为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hsa_circRNA_0002980表达水平较低,hsa_circRNA_104348表达水平较高,二者对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外周血CD4 +、CD3 -CD16 +CD56 +、CD8 +、CD19 +联合预测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生存结局的价值

      2025, 46(8):982-987.

      摘要 (1) HTML (0) PDF 967.00 K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CD4 +、CD3 -CD16 +CD56 +、CD8 +、CD19 +联合预测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84例EBV-HLH患者,根据6个月内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17例)、生存组(6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BV-HLH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EBV-HLH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CD4 +、CD3 -CD16 +CD56 +水平均低于生存组(P<0.05),CD8 +、CD19 +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CD4 +、CD3 -CD16 +CD56 +均为EBV-HLH患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D8 +、CD19 +则为EBV-HLH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 +、CD8 +、CD19 +、CD3 -CD16 +CD56 +联合预测EBV-HLH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12%、80.60%,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EBV-HLH患者外周血CD4 +、CD3 -CD16 +CD56 +、CD8 +、CD19 +异常表达与其生存结局有关,CD4 +、CD3 -CD16 +CD56 +、CD8 +、CD19 +联合预测患者死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PAI-1、MPV/PLT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面积及脑动脉狭窄的关系

      2025, 46(8):987-992.

      摘要 (1) HTML (0) PDF 973.68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面积及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36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行体检的1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时,1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病灶面积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与大梗死组,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AI-1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计算MPV/PLT。比较各组间PAI-1、MPV/PLT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I-1、MPV/PLT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AI-1、MPV/PLT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面积及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PAI-1及MPV/PLT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AI-1、MPV/PLT单独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CI:0.768~0.873)、0.754(95%CI:0.695~0.81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96(95%CI:0.853~0.938)。大梗死组血清PAI-1及MPV/PLT均较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更高(P<0.05),且中梗死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小梗死组更高(P<0.05)。闭塞组血清PAI-1及MPV/PLT均较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更高(P<0.05),且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更高(P<0.05),中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轻度狭窄组更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AI-1、MPV/PLT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面积和脑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PAI-1、MPV/PLT异常表达,且与梗死病灶面积及脑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疾病早期诊治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 ACE1通过改善H2O2诱导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铁死亡影响妊娠稽留流产发生的机制研究

      2025, 46(8):992-996.

      摘要 (1) HTML (0) PDF 2.13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ACE1)通过改善过氧化氢(H2O2)诱导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铁死亡影响妊娠稽留流产发生的机制。 方法使用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进行实验,建立H2O2诱导铁死亡模型,转染ACE1表达载体(pcDNA3.1-ACE1)、ACE1抑制剂(ACE1-siRNA)至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转染效果。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Ferrozine法测定细胞中的游离铁离子(Fe 2+)水平,TBARS法评估各组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H2O2+ACE1处理组的细胞活力较H2O2处理组增强(P<0.05);荧光探针DCFH-DA结果显示,H2O2+ACE1处理组的ROS水平较H2O2处理组降低(P<0.05);Ferrozine法测定细胞中的游离Fe 2+水平结果显示,H2O2+ACE1处理组的游离Fe 2+水平较H2O2处理组降低(P<0.05);TBARS法评估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结果显示,H2O2+ACE1处理组的MDA水平较H2O2处理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2O2+ACE1处理组的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较H2O2处理组升高(P<0.05)。结论ACE1通过抑制H2O2诱导的铁死亡机制,改善了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存活率,减少了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可能在预防和治疗妊娠稽留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 >短篇论著
    • 血清GPX3、MASP2水平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5, 46(8):997-1001.

      摘要 (1) HTML (0) PDF 935.90 K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水平,分析二者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该院诊治的154例GDM患者为GDM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44例)和良好组(110例)。以同期70例健康妊娠女性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PX3、MASP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GDM妊娠结局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GPX3、MASP2对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GDM组血清MASP2、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高(P<0.05),血清GPX3水平较低(P<0.05)。GDM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HOMA-IR与血清GPX3呈负相关(P<0.001),与MASP2呈正相关(P<0.001)。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MASP2、HOMA-IR、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P<0.05),血清GPX3水平较低(P<0.05)。HOMA-IR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血清MASP2水平高是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GPX3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血清GPX3、MASP2联合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优于各自单独预测的0.848、0.867(Z=4,213、4.626,P<0.001)。结论GDM患者血清GPX3水平降低,MASP2水平升高,二者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血清GPX3、MASP2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GDM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

    • 麦冬皂苷A调控NF-κB/MAPK通路对肺炎克雷伯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2025, 46(8):1001-1005.

      摘要 (1) HTML (0) PDF 5.33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麦冬皂苷A在肺炎克雷伯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麦冬皂苷A对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试验中,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A组、模型A组、麦冬皂苷A组、左氧氟沙星组。在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阻断剂干扰试验中,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B组、模型B组、NF-κB阻断剂组、MAPK阻断剂组。通过MTT试验与BrdU染色检测各组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的炎症因子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通过免疫印迹试验分析各组A549细胞中NF-κB p65与p38 MAPK的表达。结果与模型A组比较,麦冬皂苷A组、左氧氟沙星组肺炎克雷伯菌诱导后的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P<0.05),A549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降低(P<0.05)。肺炎克雷伯菌诱导后的A549细胞经麦冬皂苷A处理后,p38 MAP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肺炎克雷伯菌诱导后的A549细胞经NF-κB阻断剂或MAPK阻断剂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加(P<0.05),凋亡率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麦冬皂苷A治疗能够减少肺炎克雷伯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增加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这一作用与麦冬皂苷A调控NF-κB与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泛免疫炎症值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2025, 46(8):1006-1010.

      摘要 (1) HTML (0) PDF 986.82 K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泛免疫炎症值(PIV)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RMPP患儿作为RMPP组,另选取100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GMPP组,10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RMP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65例)、重症组(41例),根据RMPP患儿疾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分析PIV与R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V对RMPP患儿疾病转归的评估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MPP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RMPP组PIV高于GMPP组和对照组(P<0.05),GMPP组PIV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PIV高于轻症组(P<0.05)。RMPP患儿PIV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呈正相关(r=0.537,P<0.001)。预后不良组PIV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早产儿、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儿比例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OR=2.807,95%CI:1.372~5.740),CRP(OR=2.614,95%CI:1.399~4.885),LDH(OR=2.344,95%CI:1.336~4.115),PIV(OR=3.740,95%CI:1.793~7.799)是RMPP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PIV评估RMPP患儿疾病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61~0.951),灵敏度为88.26%、特异度为85.49%。结论PIV与RMP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高PIV是影响RMPP患儿疾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

    • YY1调节Th17平衡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子痫前期大鼠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

      2025, 46(8):1010-1015.

      摘要 (1) HTML (0) PDF 2.32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上调转录因子Yin Yang-1(YY1)表达对子痫前期大鼠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组(正常孕鼠)、PE组(PE+腹腔注射空白慢病毒载体)、YY1组(PE+腹腔注射YY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诱导构建PE模型,建模18 d后检测大鼠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及胎鼠生长发育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胎盘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胚胎生长因子(PLGF)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PE组、YY1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蛋白、胎盘组织RORγt mRNA水平增加(P<0.05),胎鼠体重、身长、胎盘湿重、胎盘组织MVD、Foxp3 mRNA及VEGF、Ang-1、PLGF、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E组比较,YY1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蛋白、胎盘组织RORγt mRNA水平降低(P<0.05),胎鼠体重、身长、胎盘湿重、胎盘组织MVD、Foxp3 mRNA及VEGF、Ang-1、PLGF、p-PI3K、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上调YY1表达可促进PE大鼠胎盘血管生成,可能与YY1能通过调节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平衡激活PI3K/Akt信号有关。

    • circ_0006089与miR-217在奥沙利铂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耐药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

      2025, 46(8):1015-1019.

      摘要 (1) HTML (0) PDF 4.21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irc_0006089与微小RNA(miR)-217在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细胞(MGC803/L-OHP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细胞(MGC803/L-OHP细胞)和非耐药的胃癌细胞(MGC803细胞)中circ_0006089与miR-217的表达。将MGC803/L-OHP细胞随机分为4组:si NC组、si circ_0006089组、miR NC组和miR-217 mimic组。采用集落试验分析MGC803/L-OHP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试验分析MGC803/L-OHP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MGC803/L-OHP细胞的凋亡率;通过StarBase预测circ_0006089与miR-217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GC803/L-OHP细胞中circ_0006089与miR-217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非耐药的胃癌组织和细胞比较,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circ_0006089水平增加(P<0.05),miR-217水平降低(P<0.05)。与si NC组和miR NC组的MGC803/L-OHP细胞比较,si circ_0006089组和miR-217 mimic组的MGC803/L-OHP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P<0.05)。StarBase预测显示,circ_0006089与miR-217存在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活性比较显示,与miR NC组比较,在circ_0006089 WT组中转染miR-217 mimic后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MGC803/L-OHP细胞中过表达circ_0006089后,miR-217水平降低(P<0.05)。结论在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_0006089高表达而miR-217低表达,并且circ_0006089能够靶向抑制miR-217的表达。通过下调circ_0006089或增加miR-217的表达能够抑制奥沙利铂耐药的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 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 RMST、miR-139-5p水平变化与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及缺血事件发生的关系

      2025, 46(8):1020-1024.

      摘要 (1) HTML (0) PDF 1.1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LncRNA RMST)、微小RNA-139-5p(miR-139-5p)水平变化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及缺血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行PCI的171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CI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ISR及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发生ISR及缺血事件,94例)和研究组(发生ISR及缺血事件,7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LncRNA RMST、miR-139-5p水平;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RMST和miR-139-5p及二者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RMST、miR-139-5p对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LncRNA RMST水平升高(P<0.05),miR-139-5p水平降低(P<0.05);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LncRNA RMST与miR-139-5p呈负相关(r=-0.496,P<0.05);由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知,LncRNA RMST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01,P<0.05),miR-139-5p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5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RMST、3支病变支数、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3.0 mm、支架长度>30 mm、支架数量>2个是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miR-139-5p是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ncRNA RMST、miR-139-5p预测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30,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10,大于单项指标的AUC(Z=1.983、2.060,P<0.05)。结论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CHD患者血清中LncRNA RMST水平升高,miR-139-5p水平降低,二者是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CHD患者行PCI后发生ISR及缺血事件的价值较高。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