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袁梨嘉 ,阳莎 , ,肖婷 ,蔡凌虎 ,周艳 ,陈鸣 ,刘明华 △
2025(6):641-645.
摘要:目的探讨入院首次血小板计数(PLT)与呼吸频率(RR)比值(PLT/RR)对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患者为受试者,根据是否继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63例)和非脓毒症组(37例)。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即日起连续随访30 d,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9例)。检测外周血中PLT,收集患者入院首日首次的生命体征,计算PLT/R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LT、RR、PLT/RR对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计算患者入院时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评分,比较SIRS评分、MEWS、qSOFA评分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PLT、PLT/RR低于非脓毒症组(P<0.000 1),RR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PLT、RR、PLT/RR预测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58(0.785~0.931)、0.693(0.589~0.796)、0.902(0.843~0.96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6.5×10 9/L、20.5次/分、8.075,特异度分别为8.1%、83.8%、2.7%,灵敏度分别为33.3%、50.8%、30.2%。脓毒症组SIRS评分较非脓毒症组更高(P<0.001),MEWS较非脓毒症组更低(P<0.000 1),两组q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评分、MEWS、qSOFA评分预测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的AUC(95%CI)分别为0.717(0.616~0.818)、0.748(0.650~0.846)、0.505(0.389~0.62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5、2.5、1.5分,特异度分别为91.9%、2.7%、100.0%,灵敏度分别为42.9%、33.3%、6.3%。死亡组PLT、PLT/RR低于存活组(P<0.05),RR高于存活组(P<0.05)。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连续随访30 d,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PLT≤138.5×10 9/L时,患者30 d生存率更低(P=0.007 8);RR>24.5次/分时,患者30 d生存率更低(P=0.016 1);PLT/RR≤6.375时,患者30 d生存率更低(P=0.002 3)。结论PLT/RR可作为预测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的生物学指标,其表现较SIRS评分、MEWS、qSOFA评分更好,且低PLT/RR的肺炎患者继发脓毒症预后更差。
2025(6):646-650.
摘要:目的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结直肠癌(CRC)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针对Septin9基因甲基化设计特异的引物与探针,并优化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的引物与探针浓度、退火温度与循环数,建立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甲基化标准物质及临床标本,评价所建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准确度及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反应的最优引物与探针浓度分别为500 nmol/L与200 n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 ℃,最佳循环数为45次。线性试验表明,在5~10 4拷贝/反应内,线性表现良好。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浓度预设检出限为0.422%,且能特异识别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质控品。精密度评价中,高浓度和低浓度参考品的实验室变异系数分别为1.340 0%与3.330 0%,满足相关要求。准确度试验结果显示,3个批次的甲基化质控样品10次重复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对CRC组的灵敏度为82.61%(95%CI 66.10%~99.10%),特异度为78.38%(95%CI 65.20%~91.60%),曲线下面积为0.881 3(95%CI 0.784 0~0.978 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ddPCR检测CRC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准确度及临床诊断准确性,可为CRC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2025(6):651-657.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29b-2-5p(miR-29b-2-5p)及突触融合蛋白质16(STX1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确诊的88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9b-2-5p与STX16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TX16蛋白的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miR-29b-2-5p与STX16的相关性,非参数χ 2检验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8例HCC患者癌组织miR-29b-2-5p相对表达水平为0.780(0.351,1.708),癌旁组织为1.014(0.458,3.124),癌组织相对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2)。 88例HCC患者癌组织STX16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775(0.406,0.946),癌旁组织为0.368(0.080,1.301),癌组织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TX16在细胞质中表达,且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miR-29b-2-5p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STX16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甲胎蛋白有关(P<0.05)。miR-29b-2-5p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期(OS)较高表达者缩短,STX16高表达者的OS较低表达者缩短(P<0.05)。结论HCC患者癌组织中miR-29b-2-5p呈低表达,STX16呈高表达,二者联合检测可有效评估HCC患者的预后。
2025(6):658-663.
摘要: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27A(RPS27A)与蛋白二硫异构酶A3(PDIA3)在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江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126例,对RPS27A与PDIA3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分析二者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RPS27A、PDIA3表达的预后意义。采用单、多变量Cox分析确定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RPS27A与PDI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60/126)和51.6%(65/126)。与RPS27A低表达者比较,RPS27A高表达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1.5 μg/L、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侵犯占比升高(P<0.05);与PDIA3低表达者比较,PDIA3高表达者血清SCC>1.5 μg/L、盆腔淋巴结转移占比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RPS27A高、低表达者5年OS率分别为67.1%和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2,P=0.010),PDIA3高、低表达者5年OS率分别为68.8%和8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8.270,P=0.004)。单、多变量Cox分析证实RPS27A高表达(HR=2.703,95%CI 1.054~6.929,P=0.038)与PDIA3高表达(HR=4.225,95%CI 1.504~11.868,P=0.006)是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RPS27A与PDIA3在宫颈癌中的高表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临床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王思琪 ,郑光辉 , , ,史一君 , , ,孙嘉潞 , , ,吕虹 , , ,张国军 , , △
2025(6):664-669.
摘要: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GNB)导致的开颅术后脑膜炎(P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其相关的死亡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202例PM患者,其中死亡组54例,生存组148例。分析两组微生物分布情况,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结果202例GNB导致的PM患者中,病死率为26.7%,分离率前3的病原体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4.8%)、鲍曼不动杆菌(21.8%)与大肠埃希菌(8.4%),生存组与死亡组的GNB分布比例大小接近,但死亡组的细菌分布更集中。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GNB导致的PM患者中,高血压(HR=2.384,95%CI 1.229~4.626,P=0.010)、入住ICU(HR=3.695,95%CI 1.412~9.670,P=0.008)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GNB导致的PM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高血压、入住ICU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上应该注意防治。
2025(6):670-674.
摘要:目的探讨8项脂类生物标志物、4项补体类生物标志物及白蛋白(ALB)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CRC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 2024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CRC初治患者120例为CRC组,体检健康者110例为健康对照(HC)组。检测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A2、ApoB、ApoE 8项脂类生物标志物,血清补体C3(C3)、补体C4(C4)、补体C1q(C1q)、补体C1抑制剂(C1INH)4项补体类生物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 3项肠道肿瘤标志物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逐步法Fisher判别算法对各项生物标志物进行拟合并建立筛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单项指标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CRC组血清ApoA1、ApoA2、HDL-C、TC、ALB水平低于HC组(P<0.05),C1INH、C4、CEA水平高于HC组(P<0.05)。单项生物标志物中,ALB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94.55%。ApoA2、C1INH、ALB组成的筛查模型的AUC为0.978,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8.86%,诊断效能高于任一单项生物标志物。结论ApoA2、C1INH及ALB在CRC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ApoA2、C1INH和ALB组成的筛查模型可为CRC的筛查和临床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卡迪丽娅·阿不都卫力,惠菁,阿孜古丽·吐尔逊买买提,麦热哈巴·哈力克 △
2025(6):675-680.
摘要: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NCI-H82细胞分为Vector组、Survivin组,NCI-H209细胞分为si-NC组、si-Survivin组,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CD8 +T细胞与各组NCI-H82和NCI-H209细胞共孵育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肿瘤细胞裂解率。结果与Vector组比较,Survivin组NCI-H82细胞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01)。与si-NC组比较,si-Survivin组NCI-H209细胞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P<0.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01)。与Vector+CD8 +T组比较,Survivin+CD8 +T组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水平及细胞裂解率均降低(P<0.001)。与si-NC+CD8 +T组比较,si-Survivin+CD8 +T组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水平及细胞裂解率均升高(P<0.001)。结论Survivin调控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并且上调PD-L1表达抑制CD8 +T细胞杀伤功能。
2025(6):681-688.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物(MIAT)是否通过调节微小RNA-338-3p(miR-338-3p)/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轴促进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KI)。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AKI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AKI组,每组10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肾组织lncRNA MIAT、miR-338-3p和THBS1基因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水平。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建立脓毒症AKI细胞模型,将NRK-52E细胞分为CK组、LPS组、LPS+si-NC组、LPS+si-lncRNA MIAT组、LPS+si-lncRNA MIAT+inhibitor NC组、LPS+si-lncRNA MIAT+miR-338-3p inhibitor组、LPS+si-lncRNA MIAT+oe-NC组、LPS+si-lncRNA MIAT+oe-THBS1组。采用qPCR检测各组细胞lncRNA MIAT、miR-338-3p和THBS1基因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蛋白质印记法检测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裂解凋亡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THBS1蛋白表达。验证miR-338-3p与lncRNA MIAT和THBS1的靶向关系。结果脓毒症AKI组大鼠BUN、Cre、lncRNA MIAT、THBS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338-3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K组比较,LPS组和LPS+si-NC组脓毒症AKI细胞中lncRNA MIAT表达、THBS1基因表达、凋亡率和IL-6、LDH、TNF-α、MDA水平升高(P<0.0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3、THB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338-3p表达、A450(24、48 h)值、IL-10水平降低(P<0.05),CAT和SOD活性降低(P<0.05)。与LPS+si-NC组比较,LPS+si-lncRNA MIAT组脓毒症AKI细胞中lncRNA MIAT表达、THBS1基因表达、凋亡率和IL-6、LDH、TNF-α、MDA水平降低(P<0.0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3、THB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338-3p表达、A450(24、48 h)值、IL-10水平升高(P<0.05),CAT和SOD活性升高(P<0.05)。沉默miR-338-3p表达或上调THBS1基因表达均可减弱lncRNA MIAT对脓毒症AKI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lncRNA MIAT可调节miR-338-3p/THBS1轴促进脓毒症引起的AKI。
2025(6):689-69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血清犬尿氨酸(KYN)、喹啉酸(Q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56例老年CKD患者为CKD组,根据是否并发MACE分为MACE组(n=45)和非MACE组(n=111),选取同期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各组血清KYN、Q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KD患者并发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KYN、QA对老年CKD患者并发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CKD组血清KYN、Q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ACE组年龄、C反应蛋白、24 h尿蛋白量、KYN、QA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P<0.05)。24 h尿蛋白量、C反应蛋白、KYN、QA水平升高是影响老年CKD患者并发MACE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KYN、QA联合检测预测老年CKD患者并发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CI 0.891~0.959),大于KYN单独检测的AUC[0.836(95%CI 0.804~0.879)]、QA单独检测的AUC[0.843(95%CI 0.798~0.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3,3.897,P<0.001)。结论老年CKD患者并发MACE的血清KYN、QA水平升高,二者与患者肾功能指标有关,血清KYN、QA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老年CKD患者并发MACE的发生风险。
2025(6):694-698.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房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可溶性黏附分子CD44(sCD4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DC患者为DC组,同期40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根据白内障分期将DC患者分为A组(初发期,32例)、B组(膨胀期,26例)及C组(成熟期及过熟期,22例)。根据DC患者治疗后有无黄斑水肿发生分为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SDF-1、MCP-1及sCD44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房水SDF-1、MCP-1及sCD44水平诊断DC的价值。结果DC组房水SDF-1、MCP-1及sCD44水平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P<0.05),A、B、C组SDF-1、MCP-1及sCD44水平依次升高(P<0.05),发生组MCP-1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房水MCP-1、sCD44及SDF-1联合诊断DC的AUC为0.869
2025(6):698-703.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CCL)8、CCL2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3例SMPP患儿为SMPP组,根据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为非危重组(37例)、危重组(40例)、极危重组(26例),根据入院治疗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2例)和预后良好组(81例)。选取同期60例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MPP)患儿为 MMPP组和6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L8、CCL22、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CCL8、CCL22水平与CRP、PCT、TNF-α、IL-6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L8、CCL22对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MPP组和MMPP组CCL8、CCL22、CRP、PCT、TNF-α、IL-6水平升高(P<0.05),且SMPP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较MMPP组明显(P<0.05)。与非危重组比较,极危重组和危重组CCL8、CCL22、CRP、PCT、TNF-α、IL-6水平升高(P<0.05),且极危重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较危重组明显(P<0.05)。SMPP组CCL8、CCL2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CRP、PCT、TNF-α、IL-6均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CCL8、CCL22、CRP、PCT、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血清CRP、PCT、TNF-α、IL-6、CCL8、CCL22水平升高是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L8、CCL22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01、0.907,二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1.811、1.864,P=0.029、0.025)。结论血清CCL8、CCL22在SMPP患儿中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2025(6):704-708.
摘要:目的探讨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PCR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CNS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采用多重PCR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病原体。最终确诊CNS感染的患者根据PCR检测结果分为PCR阳性组和PCR阴性组,将非CNS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Upset图归纳PCR阴性CNS感染患者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与PCR阴性CNS感染的关系。结果140例患者最终96例确诊CNS感染,96例CNS感染患者中有56例PCR阳性,据此分为PCR阳性组(56例)、PCR阴性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3组发热时间、脑膜刺激征、脑电图重度改变、意识障碍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及颅脑CT异常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脑膜刺激征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脑电图重度改变比例高于PC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pset图显示,PCR阴性CNS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主要集中在脑脊液白细胞数>50×10 6/L、脑电图重度改变、脑脊液蛋白量>0.2 g/L、脑膜刺激征及发热时间>4 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膜刺激征(OR=7.040)、脑脊液白细胞数(OR=1.323)、脑脊液蛋白量(OR=8.989)、脑电图重度改变(OR=16.667)与PCR阴性CNS感染有关(P<0.05)。结论早期PCR阴性的患者可通过判断其临床特征来预测CNS感染,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王文正 ,赖秀蓝 ,李桂秋 ,龚慧 ,劳健醒 ,魏影 , △
2025(6):709-71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联合高通量测序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9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症组(33例)和重症组(66例)。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SMP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DH预测SMPP的价值。结果重症组LDH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重症组中检出的毒力阳性和耐药基因A2063G位点突变占比高于轻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H水平和耐药基因A2063G位点突变均与SMPP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LDH联合高通量测序检测耐药基因A2063G位点突变预测SMPP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24。结论血清LDH联合高通量测序检测耐药基因A2063G位点突变可作为预测SMPP的有效指标。
2025(6):714-718.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09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免疫治疗前外周血NLR、TrxR水平,探讨接受免疫治疗的卵巢癌患者NLR、TrxR对短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评估价值。结果TrxR、N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97 U/mL、2.49%,根据TrxR、NLR最佳临界值分为TrxR高水平组69例(≥4.97 U/mL)和TrxR低水平组40例(<4.97 U/mL),NLR高水平组72例(≥2.49%)和NLR低水平组37例(<2.49%)。NLR高水平组客观缓解率(ORR)低于NLR低水平组(P<0.05),疾病进展率(DPR)高于NLR低水平组(P<0.05)。TrxR高水平组ORR低于TrxR低水平组(P<0.05),DPR高于TrxR低水平组(P<0.05)。NLR高水平组的中位PFS为15.0个月,中位OS为16.0个月;NLR低水平组的中位PFS为19.0个月,中位OS为21.0个月。TrxR高水平组的中位PFS为15.0个月,中位OS为17.0个月;TrxR低水平组的中位PFS为18.0个月,中位OS为21.0个月。NLR、TrxR为卵巢癌免疫治疗患者PFS、O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NLR、TrxR水平可作为中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NLR、TrxR水平越低,卵巢癌患者预后越好。
2025(6):719-727.
摘要:目的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LD)系统(RAAS)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构建冠心病(CAD)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近期预后的Nomogram预测模型,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堂医院收治的310例CAD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将310例患者分为训练集(217例)和验证集(93例)。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据此将训练集进一步分为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14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通过R语言包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与验证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发生MACE 68例(31.34%),验证集中发生MACE 28例(30.11%)。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病变血管支数、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LD、术前Syntax评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RA、ANGⅡ、ALD与术前Syntax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3、0.728、0.695,P<0.05)。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病变血管支数、PRA、ANGⅡ、ALD、术前Syntax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病变血管支数、PRA、ANGⅡ、ALD、术前Syntax评分均是PCI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4.448、5.153、4.571、3.875、4.914、4.468、5.22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AD合并高血压患者PCI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 0.837~0.931)、0.885(95%CI 0.818~0.953)。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PCI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结论CAD合并高血压患者PCI治疗近期预后受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病变血管支数、PRA、ANGⅡ、ALD、术前Syntax评分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与良好预测效用。
2025(6):728-733.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纤维蛋白原(FIB)对肺癌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58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其中肺鳞癌14例、肺腺癌36例、小细胞肺癌8例,淋巴结转移39例、淋巴结未转移19例。另选取同期于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就诊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YFRA21-1、SCC、NSE、FI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FRA21-1、SCC、NSE联合FIB对肺癌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CYFRA21-1、NSE、SCC、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CYFRA21-1、NSE、SCC、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FIB、NSE水平均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P<0.05),肺鳞癌患者CYFRA21-1、SCC水平高于肺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CYFRA21-1、NSE、SCC、FIB水平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FRA21-1、NSE、SCC、FIB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620、0.672、0.757、0.812,上述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肺癌、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12、0.837、0.786、0.922、0.875。结论CYFRA21-1、SCC、NSE联合FIB可以提高肺癌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5(6):733-737.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呼吸道感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 06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鼻咽拭子标本的13种病原体核酸并计算阳性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季节阳性率。结果1 062例患者中,共检出阳性716例,总阳性率为67.42%,其中单重感染577例,阳性率为54.33%,阳性率前5位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16.48%),人冠状病毒(HCOV,9.42%),人鼻病毒(HRV,7.63%),人偏肺病毒(HMPV,5.46%),副流感病毒(HPIV,3.39%)。多重病原体感染139例,阳性率为13.09%,其中MP、HRV、HCOV为优势病原体,易发生多重感染。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总阳性率为86.38%、单重感染阳性率及多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5.12%和21.26%,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P<0.05)。在577例单重感染中,儿童主要感染病原体为MP和HRV,青年患者和中年患者主要感染病原体均为MP和HCOV,老年患者主要感染病原体为HCOV、HRV。冬季病原体总阳性率最高(69.88%),夏季总阳性率最低(49.54%)。其中,HRV在春季阳性率最高,HCOV在夏季阳性率最高,MP在秋季阳性率最高,流感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在冬季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上海市杨浦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前5位依次为MP、HCOV,HRV,HMPV,HPIV,病原学特征与患者年龄及季节有关。
2025(6):738-74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肾损伤分子-1(KIM-1)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接受治疗的DN患者(n=53)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单纯糖尿病患者(n=53)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FRP5、FGF-21、KIM-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N发生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RP5、FGF-21、KIM-1水平联合诊断DN发生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空腹血糖、尿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FGF-21、KIM-1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SFRP5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SFRP5、FGF-21、KIM-1联合诊断DN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Z三者联合-SFRP5=2.759、P=0.006,Z三者联合-FGF-21=2.936、P=0.003,Z三者联合-KIM-1=3.104、P=0.002),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23%,特异度为88.68%,约登指数为0.849。SFRP5、FGF-21、KIM-1、空腹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是影响DN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DN患者血清SFRP5水平降低,FGF-21、KIM-1水平升高,三者联合诊断DN发生的效能最好。
2025(6):742-74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去磷酸化未羧化基质Gla蛋白(dp-ucMGP)、制瘤素受体(OSMR)、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5(CTRP15)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行PCI治疗的162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低病变组(n=48)、中病变组(n=80)和高病变组(n=34),根据随访记录将患者分为狭窄组(n=40)和非狭窄组(n=122)。检测ACS患者血清dp-ucMGP、OSMR、CTRP15水平,收集分析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p-ucMGP、OSMR、CTRP15对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低病变组比较,中病变组、高病变组血清dp-ucMGP水平升高(P<0.05),OSMR、CTRP15水平降低(P<0.05);与中病变组比较,高病变组血清dp-ucMGP水平升高(P<0.05),OSMR、CTRP15水平降低(P<0.05)。狭窄组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支架长度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dp-ucMGP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OSMR、CTRP15水平低于非狭窄组(P<0.05)。dp-ucMGP、OSMR、CTRP15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49、0.838、0.922,联合预测的AUC大于dp-ucMGP(Z=2.304,P=0.021)、OSMR(Z=2.073,P=0.038)、CTRP15(Z=2.414,P=0.016)单独预测。支架长度及血清CRP、dp-ucMGP水平为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CTRP15、OSMR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ACS患者血清dp-ucMGP水平升高,OSMR、CTRP15水平降低,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对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
2025(6):748-75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can)、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H)早期预测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该院的妊娠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的107例孕妇为受试者,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PH,将患者分为 PPH 组(62例)和对照组(4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PH组依据妊娠期心脏超声测量的肺动脉压力分为轻度PPH组(35例),中度PPH组(16例)和重度PPH组(11例)。比较各组血清Endocan、NT-proBN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ndocan、NT-proBNP水平对妊娠合并PH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PPH组、中度PPH组、重度PPH组Endocan、NT-proBNP 水平均升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当Endocan≥9.07 ng/mL时,预测妊娠合并PH的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91.1%;NT-proBNP≥51.90 pg/mL时,预测妊娠合并PH的灵敏度为54.3%,特异度为68.9%;Endocan联合NT-proBNP预测妊娠合并PH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重度PPH组心力衰竭、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医源性流产及早产的发生率高于轻度PPH组、中度PPH组(P<0.05)。结论血清Endocan、NT-proBNP水平升高与妊娠合并PH的发生有关,检测血清Endocan、NT-proBNP水平可辅助妊娠合并PH的早期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王娜 ,翟莉 ,张琳 ,吕俊刚 ,曹甜甜 ,单青 ,刘辉 △
2025(6):752-75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axin-3)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7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收治的213例AECOPD患者为疾病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33例)和预后不良组(80例)。另同期选取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的20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eotaxin-3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ECOPD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与eotaxin-3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17、eotaxin-3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IL-17、eotaxin-3水平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eotaxin-3水平升高(P<0.05)。AECOPD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otaxin-3呈正相关(r=0.537,P<0.001)。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OLD分级、PaCO2、血清IL-17及eotaxin-3水平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aO2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7、eotaxin-3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3.46%,优于IL-17、eotaxin-3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IL-17=4.045,P=0.001、Z二者联合-eotaxin-3=3.254,P=0.001)。结论AECOPD患者血清IL-17、eotaxin-3水平均升高,二者联合对AECOPD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预测价值。
2025(6):757-761.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叉头框蛋白O1(FOXO1)水平及预测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卒中后抑郁情况分为非抑郁组(n=77)和抑郁组(n=65),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4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人员血清HDAC3、FOXO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DAC3、FOXO1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DAC3、FOXO1水平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DAC3、FOXO1水平升高(P<0.05),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血清HDAC3、FOXO1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血清HDAC3、FOXO1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68、0.436,均P<0.05)。非抑郁组与抑郁组性别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HDAC3和FOXO1是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DAC3、FOXO1水平联合预测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大于HDAC3、FOXO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DAC3、FOXO1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卒中后抑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6):761-764.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抗核抗体(ANA)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49例EDTA-PTCP血清标本和52例无血小板假性聚集的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检测并比较血清AN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补体C3、补体C4、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κ链、λ链等免疫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EDTA-PTCP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对EDTA-PTCP的诊断效能。结果EDTA-PTCP组和对照组ANA、补体C3、补体C4、IgM、κ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A、IgM为EDTA-PTC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NA、IgM诊断EDTA-PTC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和0.689,灵敏度分别为79.6%和61.2%,特异度分别为75.0%和73.1%,ANA对EDTA-PTCP的诊断效能高于IgM。结论血清IgM和ANA水平与EDTA-PTCP存在关联。
2025(6):764-768.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辅助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8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常规治疗组(n=42)和VitC辅助治疗组(n=42)。常规治疗组进行脓毒症支持治疗及激素治疗,VitC辅助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静脉输注VitC。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CD4 +T细胞比例、CD8 +T细胞比例、CD4 +T/CD8 +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降钙素原(PCT)]、血细胞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差异。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VitC辅助治疗组CD4 +T细胞比例、CD4 +T/CD8 +T细胞、IgM、IgG、IL-10、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5),CRP、IL-6、NLR、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VitC有利于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且持续输注VitC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创刊:1980年
编辑部主任:张耀元
国际标准刊号:1673-4130
国内统一刊号:50-1176/R
国内邮发代号:78-26
国外发行代号:SM 6575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